笔趣阁 > 大唐: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> 第242章 基建,新唐日报

第242章 基建,新唐日报


李元吉已经不知道多久自己没有这么愤怒过了,但这次重新体验后,让他很是不爽。

    如今事情虽然已经得到解决,但这件事却是给了李元吉很大的警醒,无论是广州府与南州府的事情,还是雷州府的事情,更不用说交州府爱州的事件。

    若是单单只有监督,依旧显得不是那么稳健,必须得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。

    在李元吉深思之时,下方岑文本的声音传来。

    “大王,臣此来还有一事,便是关于学院之事,臣准备开始对雷州府与广州府两地准备建立的学院,要开始动工了。

    如今确定的有国子监、府学,以及州学,县学的修建,臣已经派人前往各县,汇总各县情况,根据各县情况进行学院地点选择,然后择其规模进行修建。

    如今两府各州情况,都有档案,臣已经连夜翻阅,初步确定了府学与州学的建立地点,以及修建规模。

    今特呈大王,请准动工。”

    李元吉回过神来,看着岑文本递上来的折章,当即调整思绪,接过开始查阅,足足接近两炷香时间,李元吉总算查阅完毕。

    将折章收好,李元吉随即看向岑文本。

    “不错,学院的地址,以及规模都考虑得非常详细,至于国子监,就不用放在宫内了,放在内城,在王宫西侧重新修建。

    如今本王的王宫还是太小了些,若是朝廷的皇宫,倒是可以放在里面,你这现在将国子监放在本王王宫,本王王府的人住哪去?

    雷州府与广州府的府学,就分别放在湛江与广州,不要放在海康与番禺了。

    这个学院的建立,正好可以帮助发展地方的经济,而且相距府衙,都不远,正好可以进行引流。

    不过仅限于雷州府与广州府,如今海康与番禺都并不缺发展,一个府只有一个中心,还是差了些意思,应当发展出一个副中心出来。

    其余各府人口体量与经济体量都不足,就放在各府府治所。

    州学就按照你写的来,不过每个学院的建立,地址不能选在特别繁华的地方,也不能选得太过偏僻,把握好中间的度进行管理。

    最后则是规模,按照你现在所写的规模,可以适当再扩大一些。

    如今两府各州是这么些人,但是随着时间流逝,人口的增多是必然,与其将来还要扩建,不如直接修建好,多用一些时间。

    孔颖达那里如今将其他的都整理出来了吗?”

    岑文本整理的这份学院修建地址与规模,可以说非常详细,大毛病他自己都挑不出来。

    学院的建立,李元吉心头同样一片火热,一旦学院开启,将预示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启,世家大族垄断重要知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。

    而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,也将会全新的亮相在所有世人面前,无论是在以前,还是现在,亦或者以后,起码在封建王朝之中,李元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,所有学院的建立与人才的培养,都是朝廷进行支出。

    元明时期虽有大量学院,但都没有这么规范,底层的学院,哪里是什么学院,不过是些学堂罢了,且大部分都是私人所建。

    如今他的这套制度,短时间或许看不出什么,但只要坚持住,时间越久,越是能够展现出其中的恐怖,届时天下英才,尽皆出自各所学院,而非什么家族。

    岑文本将李元吉所说的牢牢记在心头,国子监以及府学的地址,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如今李元吉这样考虑,他也不说什么,反正都可行。

    随后岑文本心头也满是火热,这个学院制度,将会是从古至今最大的变革,而他,不仅是这场变革的见证人,更是这场变革的执行人之一,岑文本怎么能不激动。

    这一制度,将会直接影响后世无数代人,意义深远,将会是里程碑式的改变,参与的每一个人,哪个不是与有荣焉?

    这样的盛世之举,能够参与进去,都会被史册所记载,名留青史,这个好处,没有人能够拒绝。

    岑文本不再去想,肃然看向李元吉。

    “是,臣下去之后便开始进行调整,调整过后,这些学院的修建不知是否可以开始动工?”

    李元吉点头:“调整好后呈给我,我同意之后就开始动工修建吧,所需要的人力、物力,以及钱财,伱要提前开始准备,准备好之后才能进行动工。”

    岑文本顿时笑了。

    “大王放心,臣知晓。

    学院具体的招生以及教学,孔颖达如今还在进行整理。

    臣听闻,如今孔颖达正在挑选各级学院需要学习的书籍,招生以及规模似乎已经确定好了,铁器监那里正在加紧制造印刷机,纸张也在开始筹备,看样子是已经在做印刷的准备了。”

    李元吉听得都满是好奇,更是憧憬,如今各项先期准备都要开始了,看样子学院的正式启动,明年之前就能够开始了。

    想了一会,李元吉也不再去关注,反正这些事情,孔颖达那里整理完成,都需要呈给他看,只有他同意之后,所有的程序才会开始进行。

    看向岑文本,李元吉问起了心中另外所想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景仁,如今驿道的修建,各府都开展得如何?”

    岑文本沉思一会,才缓缓开口。

    “大王,修建驿道的事情,各府都已经投入不少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在动工,如今雷州府与广州府的进度最快,从雷州府到广州府的驿道已经连通。

    府内各州的驿道大部分都已经完成,已经完成的地方正在对其他地方进行延伸。

    柳州府的进度最为缓慢,因为山地较多,比起其余各府就慢了许多。

    南州府如今除了崖州到振州的驿道还没有连通,从崖州到万安州与儋州的驿道已经连通,如今各州之间连通的驿道也已经开始动工。

    交州因为起步较慢,如今动工时日不多,各地之间的驿道,除了交州周边,其余之地都还没有相互打通。

    不过在三个月之前,大王成立的科研院有着新的技术运用到驿道修建之中,具体的反馈还没有收到,但凭借着预演的情况来看,进度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。”

    驿道,也就是道路的修建,原本各府之间是有道路的,但是路面狭窄,下雨之后满是淤泥,人在上面走都容易摔倒,更不用说货物的运输。

    李元吉很清楚,想致富,先修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,道路的不便,导致其余各地的发展并不理想。

    而这些道路,除了是为了发展经济,再有就是政策的传递,毕竟信鸽那是用来传递加急情报的,如今信鸽的数量都非常紧俏,不可能布置到每一个州,甚至县。

    驿道的重新修建,就显得势在必行,当初在发展之初,李元吉就已经强调过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这也是各府都在投入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在修建道路的原因。

    李元吉听得也欣喜,虽然速度比较慢,但一部分地方道路的互通,来往加深,更多的商人自然而然就会前往,经济就会逐渐提升起来。

    而对于科研院提供的新技术,李元吉知道,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技术,只不过是炼钢法的大大提升,李元吉弄出来的一些辅助修建道路的工具得以增多。

    科研院是李元吉在兑换出蒸汽基础原理技术后成立的,这个科研院,就是为了攻坚蒸汽技术的后续运用开发。

    这不是李元吉不想兑换后面的技术,实在是后面的蒸汽运用技术所需要的贡献点,太多了,多到李元吉都感觉吃不消。

    每每到这种真正技术上的时代跨越,只要不是基本的基础工艺技术,需要的贡献点就是海量的。

    无论是炼钢法还是帆船,尽管都是跨时代,但贡献点都没有这么多。

    李元吉也是发现了,基础工业的跨时代技术工艺,需要的贡献点虽然多,但那个多是他都觉得自己还能承受的多。

    但只要不是基础工艺技术的跨时代提升,所需要的贡献点完全就是一个无底洞。

    这也是李元吉如今让人开始学习与研发的原因,他就想看看,自己能不能省下这么一笔贡献点。

    若不是因为这些,他费尽心力的成立工业学院做什么啊?

    这个工业学院只是一个统称,在工业学院之中,还有学科的,有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机械、自然学等等,只是如今刚起步,一切都还显得艰难了些。

    李元吉不再去想,如今他只希望现有的这个任务系统完成后,能够给他来一些基建方面的任务,或者来一些学校的任务,毕竟这些都是发展所必须的,关键是他都已经准备了不少,只要任务出现,他完成的时间就不会那么多。

    至于什么人口任务,即便要来,他是真不希望来这种提升海康人口的任务了,如今就是三百万,要是再来一个五万的,李元吉想都不用想了,没有几十年,就不要想着完成的事了。

    李元吉看向岑文本,肃然开口。

    “驿道的修建,不能停下,各府各地,其实都有相应的优势,而我们这里商业繁华,就缺少这么一条驿道,只要有了驿道,自然就会带动各地的发展。

    还有开荒,以及河流,水渠,堤坝这些的修建,都要跟上,有些河流该扩宽的就扩宽,最好能够让大船在上面行驶,不仅要注重陆路,水路同样要重视起来。”

    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,李元吉却是不得不不断提醒,这样下面的人才能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水利的完善,则是因为南方多雨,加上因为陆路难走,水路就成为了一个极为不错的选择,如今他这里船舶工艺,可以说世界领先,这些优势想要用上,都必须要在水利之上下大功夫。

    河流的修建,虽然比不上杨广修的那种运河,但规模也算太小,河流的增多与疏通,可以防止水患的发生,同时能够让更多的土地能够得到灌溉,也是为了打通水运。

    岑文本听着李元吉说的这些,心中也多少有些无奈,但他又没法说,这些事情,李元吉可以说时不时的就会跟他说,他都快要听麻木了。

    无奈的岑文本认真道:“大王,这些事情如今都是发展的必要指标,各府、各州,以及各县都不会放松的,若是指标完不成,这可是都要接受惩处的。”

    李元吉能够感受到岑文本的无奈,也没有说什么,虽然他这样不断的提确实有些唠叨了,但不唠叨不行啊,新的事务不少,原本定下的发展重心,也不能忘啊。

    驿道的事情了解得差不多,李元吉随即说起了正事。

    “景仁,本王有一个想法。”

    听着李元吉的自称,岑文本当即变得无比严肃,认真倾听着,他知道,接下来李元吉所说的,必然不会是小事。

    李元吉整理一番语言,缓缓开口。

    “如今有邸报,不过只是针对政策对下的通知,涉及的依旧是官府。

    本王欲新设立一所报刊,为王府级别的报纸,本王称为新唐日报,代表的是朝廷,不过是本王的朝廷,而新唐日报,将会开放给所有人。

    也就是除了各级衙署,百姓也可以查阅,不过百姓查阅,需要支付一定的银钱,通过买的方式,进行查看。

    这个新唐日报,便是针对所有政策,以及朝议的事情、结果等等,包括各府、各州、各县的官吏等等,以及那些表现良好的官吏,做了什么事被评为优良。

    也包括如今各府、各州、各县指标完成优秀的,都会登进新唐日报,传达天下,凡是购买新唐日报的人,都可以在上面看见。

    新唐日报包括诸多板块,这些都是一部分,还有最为重要的,便是官吏犯错,对官吏的惩处,都将会登入。

    比如此次爱州的事情,那些官吏犯了什么事,如今受到了什么样的处理,都会登入报中。

    包括各府、各州、各县有什么趣事,都会在新唐日报中呈现。

    你认为这个新唐日报如何?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https://www.biqivge.com/book/31988449/30302789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biqivg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iv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