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大圆种田忙 > 第132章 戏剧性的放粮

第132章 戏剧性的放粮


“粮食呢?有多少?”他问道。
  金珠玉贝对他们这些人来讲,并没有什么意义。
  民生民生,最重要的是人民生存下去。生存的头等大事便是填饱肚子。如果没粮,难不成让那些饿肚子的人吞金吃银?
  “大人,粮食很多。”那小兵一脸兴奋。
  随即又惋惜道:“可惜也坏了很多,都发霉了。”
  都是金灿灿的稻谷呀,全给造的黢黑黢黑的,散发着浓重的霉味。
  “这季国的官府和富户真是坏到骨子里去了,宁愿把那粮食放发霉,被老鼠糟蹋都不肯发给百姓。”
  “说起来是一年三季粮,你瞅瞅那百姓饿的,还不如咱魏国呢。”
  小兵很是义愤填膺:“季国的老百姓也太好性了些,都被欺负成这个样子了,还不反了他!”
  “慎言!”陈怀安顿了顿道:“那就开仓放粮吧,通知全城百姓,今日开仓放粮,随便取,能拿多少便是多少。
  “真开呀!”那小兵犹犹豫豫道:“万一他们搬空了咋整?”
  “不要小家子气,搬空就搬空吧,总比糟蹋了强。再说,新粮就要下来了。”陈怀安笑道。
  小兵想起那发霉潮湿的稻谷,到底是心疼,哪能浪费粮食呢,真是的。开就开吧,总比烂到仓库里强。
  “开仓放粮了,每家每户都可以去拿,能拿多少是多少。”
  一队小兵拿着大喇叭走街串巷的吆喝,另一队小兵则守在仓库准备维持秩序。
  “爹,咱去不去?”二牛蠢蠢欲动的扒着门框往外看。
  “去啥去,军爷给咱发的大米熬成稀粥足够撑到新粮下来了。”二牛爹瞪圆了眼睛,梗着脖子说。
  “都去把粮搬回来了,军爷吃啥?要不是军爷心善,你和你媳妇儿现在不定在哪挨打呢。”
  二牛嗫嚅了两句,到底没再说话,只蹲在门槛上看热闹。
  他打定主意,要是左邻右舍都去了,那他也去扛一袋回来,这样农忙时也能吃上几餐干饭。
  小兵一队队走过,喊的嗓子都哑了,也没见有人去拿粮。
  “咋回事?不会是我们看着太凶了,他们不敢吧!”一个小兵喝了口水,擦擦汗说道。
  “难说,估计是怕我们钓鱼执法,直接把人砍了吧。”
  “这可咋整?大人可是说了,新粮就要下来了,这旧粮不腾一下连仓库都没有,到时候可真就浪费了。”
  “抓!抓人去搬粮。”
  几个人凑到一起一商量,觉得确实是个好主意,不然让他们挨家挨户去送,那不得累死个人。
  二牛正在探头探脑的看左邻右舍的动静,一个不留神便被几个小兵拖了出去。
  “完了!完了完了完了!”他吓得差点儿尿湿裤子,骇的涕泪泗流连声大喊:“爹,爹,爹,快救我,快救我呀!”
  二牛爹听到声音,急步出门,结果只来得及看到被拖着的双脚。
  “完了!”老汉直接瘫坐在地抹着眼泪埋怨:“你个不听话的小王八蛋,贪那一点儿谷子干啥,现在好了,命都没了!”
  小媳妇儿听到声音,停下手中的纺车也走了出来,一听之下脸色惨白。
  她的二牛哥呀!怎么就那么欠那些粮食呀,军爷都发过粮了还得寸进尺。现在好了,命都保不住了!
  她的眼泪成串成串的往下掉,男人没了,这日子还咋寸呀。
  左邻右舍一见抓人吓了一跳,还没来得及把头缩回来,关门上锁就被那兵士直接拖了出去。
  不过一刻钟那些凶神恶煞的士兵便拖走了十来个,一时间哭声震天。
  没被抓走的人更是惶恐不安。历史上哪个灭国之战不是杀了一轮又一轮,如今悬在头上的那把刀终是掉了下来。
  关门上锁,绝望的气息蔓延开来,能怎么办?等着!等待血流成河的那一天。
  春芳和二牛爹就这样瘫坐在院子里,似是在等那些令人恐怖的惨叫声。
  不知过了多久,门又响了二牛爹和儿媳妇儿对视一眼,满眼惊惧。
  “芳儿,你去,快去后院种荷花的缸里躲着,拿个竹管透气儿,等外面没动静了再出来。”二牛爹急急的把她往后院推去。
  “我老了,没几天活头了,快去。”
  “爹!”春芒泪水涟涟的道:“你去!人家看我是年轻女人,兴许死不了。”
  “你去,那些当兵的就没有好的,你去……”
  “爹,快开门,我回来了。”
  二牛的声音传了进来,带着喜悦和激动。
  “二牛哥!”春芳一愣欣喜的跑过去拉开院门。
  门开了,二牛吃力的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编篓子,咧着嘴傻笑。
  “你背的什么呀?”她赶紧扶住筐子半托着把二牛接进院子。
  二牛爹赶紧关门上锁,还特意抱了一根圆木吃力的抵在门后。
  筐子上用几片大叶子盖的严严实实,二牛爹看着傻笑的儿子把大叶子揭开,黄灿灿的稻谷带着清香反射着莹润的光芒。
  是谷子!满满当当一大筐的谷子,约摸着得有两百来斤。
  “可累死我了,幸亏我够强壮,不然真背不了这么多回来。”
  “隔壁是黄大爷去的,他才背了不到一百斤呢。”
  二牛擦着头上的汗得意的炫耀:“咱这条街上,就我背的多。老李家最惨,去的是他那个小孙子,就背了二三十斤。”
  “咋回事?咋回事?”二牛爹听得有点懵。
  “爹,真是让去领粮食的。一家出一个人,能拿多少拿多少,拿完签字。”
  “我这就去通知咱这条街的男人,让他们都去装谷子。”
  二牛着急惊慌的舀了一瓢水猛灌下去,一抹嘴跑了出去。
  就这样去领粮的人越来越多,去的不再是老人或者孩子,都换成了家里最强壮的男人。
  没有男人的家庭便托别的青壮帮着背一筐回来,城中的气氛愈发欢快、祥和起来。
  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加入了维持秩序、清扫街道的行列。


  https://www.biqivge.com/book/35290423/30302899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biqivg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ivge.com